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

简体中文
>What's New
Nov,232017 -
學會公告
23.Nov.2017

臨床病案分析討論平台簡介 【林睿珊理事長】

【緣起】
2013年,我仍在中國醫藥大學教授「中醫病理學」,在宣布期中考考題是分析病例的「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」後,同學們頓時驚呼並睜大了眼。我問說:「為什麼這樣驚訝呢?」學生回答我:「這會有標準答案嗎?」
在分析每個病例的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時,有沒有標準答案?」這個問題自此放在我的心中,因為我發現同學們所認知的,與我心中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,兩者之間存在差距。
當時「中醫病理學」組頭仲英邀請我在週五晚上回台中就期中考題的病例,來幫同學分析解答其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;之後這樣的病因病機分析討論會又再舉行了幾次;在仲英後兩屆,則由京崙協助,也舉行了幾次。每次的討論會,主要都是藉由臨床病案的分析,讓同學們學習如何將學過的「中醫生理學」、「中醫環境醫學」、「中醫病理學」,以在「醫學研究方法」這門課所學習到的科學邏輯思維,貫串應用進行病因病機推理


105.10.21 病例討論會_171125_0007


105_0.10.21 病例討論會_171125_0011
藉由這樣的病案討論,可以漸漸拉近同學與我對於「在分析每個病例的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時,有沒有標準答案?」彼此答案的距離。但因為我個人工作日益繁重,討論會在2016年10月之後中斷至今。
而在臨床教學的場域中,受限於門診的時間限制,主治醫師常無法充分地對實習醫學生、新進醫師,詳細地就某位初診患者指導完整的病因病機推理過程,與其複診時如何進行療效評估,調整治療策略與修改處方藥物。
於是,病理學會以網站形式建立「臨床病案分析討論平台」,讓更多的主治醫師、醫學生與年輕醫師們,可以不受空間、時間的限制,在此平台上進行指導、提問、討論與學習。

【病案討論平台的目標與特色】​​​

投影片2

要拉近不同對象對「在分析每個病例的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時,有沒有標準答案?」彼此答案的距離,最重要的前提在於溝通討論的雙方需要具備「共同基礎語言」,而語言中所指的每個語詞都具有「操作型定義」。
當病因病機的推理與其相應之臨床處方、療效,可重複執行與再現,這樣醫學教育才能有效傳承。

投影片3
對於臨床案例的分析重點,除了病機結構的「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」外,還要能掌握其動態演變
如此才能精確地診斷、處方,並適切地回答患者所問。(例:所開的藥需服用一天、一週,還是一個月,才能減輕、解除患者的不適)

投影片4

「在分析每個病例的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時,有沒有標準答案?」
在每位患者的不同病程階段,在取得充足、正確的資訊前提下,以對人體生理運作的完整背景知識為基礎,進行客觀推理,對於其病因、病位、病性、病勢的分析,一定有最貼近於這位患者身體狀況的精確答案!
誠摯歡迎您加入病理學會的「病案討論分析平台」,共同享受這個「探尋最佳解」的拼圖過程!

投影片5